查看原文
其他

爱家人,就是爱自己?

棉花lu 棉花心语lu
2024-08-29

点击上方蓝字 轻松关注


写在前面

近期,一直忙于准备“非暴力沟通”公益家长课堂“爱自己”部分的讲课工作,上周微信公众号文章也未能抽出时间更新。备课过程中,通过进一步的学习,对于“爱自己”又多了一些新的理解和体会,也打算接下来写一些相关的文章,后续再和大家一起分享。

今天这篇文章的灵感,来源于课程中一位家长的提问。在征得同意后,我以下面的问答方式发布出来。

关于爱自己,大家还有什么想要交流的话题,也欢迎一起来探讨。




   提问



我的困惑是爱自己的主要形式有哪些,明白了这个可能才更便于判断是否爱自己;以及爱自己和爱家人的次序和取舍,有的时候可能觉得爱家人就是爱自己,不知道清晰的界限。



    思考与回答


对于上面这段话,我的理解是,包含了两个问题:一是,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爱自己?二是,爱自己和爱家人之间是什么关系?







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是爱自己?



在《非暴力沟通》中,马歇尔博士说:“我相信,人的行为总是服务于自身的需要及价值观——不论它是否能够实现目的,也不论我们事后是感到庆幸还是遗憾。


根据这一观点,我想,对于如何判断一个行为是否爱自己,可以试着从两个角度进行考虑。


01


根据我们的感受来判断


非暴力沟通强调,感受的根源在于我们自身。我们的需要和期待,以及对他人言行的看法,导致了我们的感受。这就意味着,我们的感受和自身的需要紧密相连:当我们的需要得到满足时,我们会感受到平静、喜悦和满足等情绪;当我们的需要没有得到满足时,我们就会生气、焦虑或者悲伤等。


从这个角度讲,当我们做某件事情时,如果心情是自由和快乐的,无论这个行为是在服务于谁,或者是什么样的具体形式,此时我们都活在对自己的爱之中;反之,如果我们的内心是羞愧或者内疚等负面心理,那么,即便我们是在为自己做事,恐怕也很难说我们是在爱护自己。



例如,作为家长课堂的志愿者,我花费了大量的时间用于备课和讲课,整个过程很辛苦,甚至还牺牲了一些自己出门玩耍或者陪伴家人的时光。然而无论是备课还是讲课,都给我带来了许多满足和快乐。那么,我想,作为志愿者备课、讲课,就是我爱自己的一种体现。


假设换成下面这种情形:我的工作不是996,并且薪酬待遇还不错,可是我对于工作没有兴趣,感受不到它的价值和意义,工作时我的心情常常感觉非常厌烦和无奈。那么让自己继续从事这样的工作,就很难说我是在爱自己。


02


 根据我们行为的动机来判断


非暴力沟通还告诉我们:“我们行为的动机反映了我们是否爱惜自己。出于对生命纯洁的爱,而不是出于恐惧、内疚、羞愧、职责或者义务来选择生活,是爱惜自己的重要体现。


也就是说,假如我们能够主动根据自己的需要和价值观,去选择做什么样的工作或事情,选择过什么样的生活,那就是爱自己的一种体现;然而,假如我们是为了获得外在的回报、逃避惩罚、避免恐惧、内疚或羞愧心理,或者出于职责和义务而做某些事情,那么我们很难说是在体贴和爱惜自己。



比如,假设为了让孩子吃到健康、营养的食物,以及表达我对孩子的爱和关心,我选择每天早起给孩子做早餐。早起对我来说尽管有些艰难,可是我的内心依然充满了快乐和愉悦。这种情况下,早起给孩子做早餐,是我爱自己的体现,同时也是我爱孩子的行为。


(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假如,只是为了履行自己作为妈妈的责任,我要求和强迫自己每天早起给孩子做早餐。不难想象,这种情况下,我的心情也很难快乐,而是觉得痛苦和无奈。没准儿哪天孩子不爱吃或者不想吃早餐,我可能还会火冒三丈,冲着孩子发脾气。


可见,即便是同样的做法或行为,仅仅因为出于不同的动机,我们有可能是在爱惜自己,也有可能是在强迫或苛责自己。


因此,我想,爱自己并没有固定或者明确的形式。判断一种行为是否是爱自己,不是取决于这个行为本身是什么,而是取决于我们行为的动机,以及是否满足了我们内心的渴望。



此外,还想补充一点,有时我们误以为给自己做事情,例如为自己花钱买东西,就一定是爱自己的体现。我想,其实也未必,关键还是要看我们的感受以及给自己花钱买东西的动机是什么。如果是出于匮乏感,为了证明自己的价值,而花钱去买名牌包包、高级服装,那也谈不上是爱自己;如果因为看重皮包或服装的品质,为了愉悦自己而买,那么我们就是在爱惜自己。







爱自己和爱家人之间是什么关系?



就像无法根据行为本身来判断是否是爱自己一样,我们也很难仅仅根据行为服务的对象是家人还是自己,就说我们是在爱家人或者爱自己。我们不能说,我为自己做的事情,就是爱自己;我为家人做的事情,就是爱家人,而不是爱自己。


那么,爱自己和爱家人之间,到底是什么关系呢?我个人认为,爱自己和爱家人之间,本身既不矛盾,也不对立。换句话说,照顾自己和向家人表达爱、服务家人,都是我们自身的需要。比如,在前面举的例子中,当主动选择早起给孩子做早餐时,我既是在爱自己,也是在爱家人。这样的行为,同时满足了我爱自己和向家人表达爱的愿望。



只是,我们的需要有多个方面、多种层次,并且不断地动态变化着。在不同的时期或时刻,我们自身需要的重要性和紧迫性等顺序会有所不同。


比如,假设有一天,为了完成一项紧急和重要的工作任务,我加班熬夜到凌晨两、三点。那么,此时,我最迫切需要的是充足的休息和睡眠,而不是通过早起做早餐的方式,向孩子表达爱。


可是,如果我对自己的这一需要置之不顾,依然要求自己坚持起床做早餐,那么很可能起床后我会感觉头晕眼花,心跳加速,身体不适,而且还有可能心情烦躁,甚至开始抱怨。


此时,我爱护自己的做法,或许就是请求家人予以协助,或者请孩子找点儿现成的食物填饱肚子。这样,我就能安心睡觉、好好休息。能够在必要时照顾好自己,就是对自己的爱护。


(以上图片来源于网络)


我想,我们之所以有时候对于爱自己和爱家人的次序或者取舍感到困惑,或许是因为,我们把照顾和服务家人当成了自己的职责或义务,并因此倾向于忽视我们自身的某些个人需要,哪怕它们对我们来说很重要(比如想要实现自己的人生梦想或目标),或者当下很紧迫(比如某些情况下急需放松或休息)。此时,我们或许认为,满足自己的这些个人需要,是一种“自私”的行为。事实上,多数情况下,压抑或忽视自己的需要,不仅无法让我们感到快乐和喜悦,反而容易心生怨怼,也就不太可能满足我们想要好好照顾家人、爱家人的愿望。



注:

文章中所说的“需要”,是《非暴力沟通》中特指的人类共有的基本需要——有助于生命健康成长的要素。




棉花心语lu,扫码关注哦~


棉花,一名70后成长教练、心理咨询师

个人微信号:coachcotton


继续滑动看下一个
棉花心语lu
向上滑动看下一个

您可能也对以下帖子感兴趣

文章有问题?点此查看未经处理的缓存